2023年4月14−16日,2023音乐表演研究国际学术论坛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中国吉他学会副秘书长、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育林受邀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并在专题研究和博士培养分组论坛中作了标题为《中外比较视域下国内高校古典吉他专业教育改革实践研究》的主题发言。







在主题发言中,杨育林提出国内高校古典吉他专业教育,应该走更新教学理念、强化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突出音乐表演专业““表演创新、专业创业、艺术创意、曲目创编、音乐创作”五创型”创造性能力(其在2021年国内首创)培养之路,夯实课程思政和古典吉他中国化双轨并行,牢固确立办学的中国特色,重视学术科研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和拓展古典吉他美育职能,以适应国际古典吉他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杨育林自2008年以来主持的与古典吉他有关的省级科研课题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周全教授担任分组论坛的主持人、评议人。周全教授说:杨育林副教授是中国古典吉他行业的权威专家,他提出的“国内高校古典吉他专业教育自主培养的古典吉他专业人才全部止步于世界三大古典吉他赛事艺术家组冠军”的现状值得大家深思和考量。

论坛日程表(中文版)

论坛日程表(国际英文版)
4月16日下午4:20分,来自国内各音乐学院、综合大学的音乐表演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小音乐厅舞台,针对“音乐表演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专题展开讨论,专题讨论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钱仁平主持。

专题首先由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冯磊教授j结合多年分管上音研究生培养工作表达自己的观点:1.新形势下首要需要明确的问题是:中国的音乐表演专业学位培养如何定位、如何与世界接轨;2.从业者视角看,音乐表演专业博士只是个中间过程,所以不建议把学术和专业分开,培养标准的界定一定要和今后职业接轨。

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现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杨燕迪教授结合他15日上午做的专题报告表示:在艺术门类下的音乐专业学位呼之欲出:1.专业博士学位一定要参照和学习国际成熟国家的制度、评价和做法,专业博士要至少有40分钟到1小时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三场音乐会,一定要涵盖室内乐合奏与协奏曲和答辩,以培养全面的音乐表演和讲解能力;2.同意冯院长的意见,专业博士只是代表比较高的水准,绝对不是以学位来衡量的,不是尽头,一定要有学术思维,要有高水平的博士论文。

上海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华天礽教授主题作主题发言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副主编李诗原教授作主题发言

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康啸教授作主题发言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学报副主编王晓俊教授作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会议由七场学术讲座、四个主题发言和六个分论坛组成,主要围绕历史与文化、跨学科研究方法与视角、民族化与歌剧研究以及音乐表演教学研究四个维度展开探讨。会议邀请到来自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的七位国际顶尖专家主讲“跨学科音乐表演研究系列讲座”,内容涉及音乐表演科学与心理学、数字音乐学等多个交叉学科前沿领域。同时,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三十多所高校的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据悉,此次会议站在国际化视野,对于促进音乐表演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更新和重建音乐表演研究的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我校杨育林副教授作为中国吉他学会副秘书长、国内吉他行业、黑龙江普通高校和综合大学唯一代表受邀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这标志着我校的跨学科音乐表演研究尤其是古典吉他专业教学研究已逐渐步入国内先进水平,加强了我校与国内同类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在东北石油大学以及蜚声吉他艺术培训学校在国内外的音乐表演专业尤其是古典吉他专业教育研究的学术影响力。


东北石油大学及艺术学院官方主页4月26日报道了杨育林受邀参加2023音乐表演研究国际学术论坛 |